阅读历史 |

第一章(2 / 2)

加入书签

吃得上几回鸡蛋。家里只有两只母鸡,下的蛋都得留到赶集卖了钱换盐吃了。

“慧娘,得多吃点补补,才能好得快。阿娘做了朝食,虎子有粥喝。”

“阿娘,虎子捡了果子,都会分我半个,剩下的鸡蛋羹给虎子吃,好不好?”

赵氏擦了擦微红的眼角,“好,阿娘明日还给你和虎子蒸一碗鸡蛋羹。”姐弟俩感情打小就这么好,但凡有点什么吃食都会留着分给另外一个。明日再蒸一个鸡蛋,大不了多凑几日鸡蛋再去换盐。

“张嘴,你阿姐可给你剩了好大半碗呢。”

一个鸡蛋也就能蒸出半碗鸡蛋羹,碗里也只剩下一两勺的量。可虎子开心极了,他都忘记上次吃鸡蛋羹是什么时候,只记得可嫩可滑了。

虎子吃到了又香又嫩的鸡蛋羹,含在嘴里都舍不得咽下去。

“快吃。”慧娘拍了拍虎子的头。

“阿姐,鸡蛋羹好香呀!”

慧娘想比起树皮草根,当然香了。得想办法多囤些粮食,不然荒年来了,连树皮草根都要抢着挖来吃。

宋大年走进来嘱咐道:“慧娘,这几日就在家里好好休息,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告诉阿爹。”宋大年就怕这孩子怕家里人担心,什么都不说。

虚岁才五岁的虎子拍着胸脯道:“阿爹,你放心,我会好好看着阿姐的。”活脱脱地像个小大人。

“行,那你看好阿姐。”宋大年再一次检查慧娘的伤口,万幸没有化脓。

慧娘这孩子打小就懂事,会心疼人。宋大年记得有一年秋收,顾不上这孩子,要不是村里人路过提醒,他们还不知道慧娘的脚都被蚂蚁咬肿了。这孩子还一声不吭地坐在田坎上,也不唤人,说是怕耽误阿爹阿娘收粮食。

两只脚都肿了,怎么会不痛,那时的慧娘才只有四岁。哪怕后来有了小虎子,他和她阿娘还是会忍不住偏疼慧娘几分。

“阿爹,别担心,已经不疼了。”慧娘看着眼前熟悉的阿爹,想起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。

上辈子也就是在慧娘磕破头之后的不久,阿爹就被官差抓走了。想来现在距离抓壮丁的日子没剩几日了,得想办法尽快让阿爹避开。不光是阿爹得走,最好是全家都离开上阳村。

后面大旱将至,流民四起,土匪横生,世道艰难,而上阳村地处南北交界之地,靠近官道,是由北往南走的必经村庄之一,更易遭受流民和土匪的洗劫。

但往南走风险太大,上辈子慧娘还未走出龚州就戛然而止,虽未碰见土匪,但凶狠的难民不在少数。

而慧娘家只有阿爹一个成年男子,想在逃难的路上保护一家大小,谈何容易;也无法说服相熟的村里人大家搭伴一起走,只因宋家是外来户,其他人大都姓周,根本不可能撇开族亲和宋家一起走,而阿娘与娘家关系也并不亲近。

慧娘抓了抓头发,现在这个世道能躲到哪里去才算安全。慧娘今年虚岁十岁了,迄今为止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邻村的舅舅家,连镇上都没去过,一时半会也实在想不出安全的地方。

宋大年换好新的草药,准备起身离开,临走时叮嘱道:“有事唤你阿娘,阿爹得去山里再采一些草药备着。”

“山里”,对了可以躲到大山里去。

慧娘想起阿娘的大姐就是嫁到了隔壁县的大山里,因为路途遥远,慧娘记事起也只见过大姨一次。

慧娘记得那一次刚好是大表哥结婚后的几日,大姨带着姨父来上阳村看望慧娘一家,但具体是哪一日,她也记不清了。

慧娘之所以印象深刻,也是因为上辈子大姨带了整整一条野猪腿,两只腊鸡,两只腊兔子,还有一些慧娘不认识的肉干和菌子,慧娘从小到大都没见到过这么多肉。

曾记得大姨说过,山里的动物多,野菜菌子更是丰富,一年到头都不会饿肚子,还能时不时的吃到肉,慧娘记得当时的她羡慕极了。

躲进山里,阿爹不用被抓走,一家人也不用逃荒,只要提前囤好粮食,荒年来了,一家人至少不会像上辈子一样活活饿死在逃荒的路上,这是目前慧娘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。

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想办法说服阿爹阿娘同意搬到山里去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